考试
2021-07-29 01:52:11

    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青岛召开。

题目描述

【题目】    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青岛召开。

山东是中国“孔孟之乡”。如今,这片儒家文化发祥地回荡着中华文化与“上海精神”的共鸣。儒家所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 四海一家”的“和合”理念,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天下为公”是大国胸怀,在万众瞩目的国际舞台上,这种胸怀给世界带来新时代的信心与力量。 “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主张人民和睦相处, 国家友好往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也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行为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与“上海精神”共鸣?

答案解析

本题以儒家思想与“上海精神”共鸣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点等。可结合材料,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等方面,说明中华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凝聚成“上海精神”,因此既要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让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促进上合组织各国人民之间的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与“上海精神”共鸣。从材料可以看出,儒家所倡导 的“和合”理念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理念具有相通性。儒家文化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上海精神”强调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这样有利于促进上合组织各国人民之间的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等方面,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与“上海精神”共鸣。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要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尊重文化 多样性,平等对待其他民族文化,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凝 聚成“上海精神”。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倡导 的“和合”理念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 展”的“上海精神”理念具有相通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我们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儒家文化主张人民和睦相处, 国家友好往来“上海精神”强调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促进 上合组织各国人民之间的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