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目描述
【题目】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三明辖境没有一所书院,到了宋代,三明辖境已有六所书院:将乐龟山书院、沙县凤冈书院和谏议(了斋)书院、尤溪南溪书院、建宁云谷书院、泰宁翠云岩书院。……两宋期间,福建共有九所书院得到皇帝的赐额,其中就包括龟山书院和南溪书院……在书院教育的推动下,宋代三明辖境中进士者有503人(历代共720人),泰宁有“隔河两状元,同堂四进士”、建宁有“一门四进士”的佳话。
——摘编自王晓媛《三明宋代书院考述》
材料二 据《福建通志·选举志·宋进士》记载,宋代福建进士共有7043名,约占全国总数的1/4左右,排名全国第一。……闽北地区的建州崛起,成力宋代福建科举兴盛的地区之一。……在科举兴盛的地区,涌现出了大量的科举世军,如侯官陆氏、长乐潘氏、连江李氏、福清林氏、崇安刘氏和翁氏、浦城章氏、仙游傅氏和蔡民、莆田方氏和舞氏,晋江王氏和曾氏、永春留氏和庄氏等。
——摘编自戴显群《试论福建科举的历史特点》
材料三 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形成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到每榜数百人(唐代平均每榜不到26人)。宋代考官的隶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考试之前,考官要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够之为“锁院”;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誉录”。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题的制度。
——摘编自冯国超《中华文明文》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三明书院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福建科举繁荣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
(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到了宋代,三明辖境已有六所书院”,“在书院教育的推动下,宋代三明辖境中进士者有503人”等信息,从书院数量增多到培养科举人才成功等方面,概括宋代三明书院发展的表现。(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宋代福建进士共有7043名,约占全国总数的1/4左右,排名全国第一”,“建州崛起,成力宋代福建科举兴盛的地区之一”“在科举兴盛的地区,涌现出了大量的科举世家”等信息,从进士人数、科举世家和科举名城等方面,归纳宋代福建科举繁荣的特点。(3)内容:根据材料三中“形成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科举名额扩大到每榜数百人”,“ 考试之前,考官要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够之为‘锁院’;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誉录’”,“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题的制度”等信息,从科举制的三级考、名额增加、程序规范和分区录取等方面,概括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内容。(4)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集权、统治基础、官员素质、读书风尚、公平理念和对西方文官制度影响等方面,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宋代三明书院建设成就显著(或宋代三明书院获得较大发展)推动三明科举的发展。(2)考取进士人数众多;建州(闽北)成为福建科举兴盛的地区之—;出现了大量的科举世家(或考取进士者具有集中性)。(任答两点即可)(3)形成三级考试制度;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完善考试环节和规则;实行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任答三点即可)(4)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被西方国家借鉴。(任答三点即可)
相关试题
【单选题】 运动处方中的注意事项是【】。(招
5909智慧树知到《如何赢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多选] 下列各项中,符合期货交易制度的是(
16. 按照“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二个百年
(单选题)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人将其承
(判断题)要修复碰撞产生的变形,装上部位的整
(单选题)婴儿期最易发生的疾病是()
(单选题)患者男性,41岁,因车祸致严重颅脑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
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
(单选题)2012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
常见的个人奖励计划不包括( )。A计件制B企
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
细菌总数检验报告时一个稀释度的两个平皿应选取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出
订单处理的第一步是()。
气开式薄膜阀随着压力信号的增加而开大。
()是目前“金砖四国”中最后一个仍旧停留在货
()认为文学作品最大的作用是教会人们知物哀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