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anfu)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明代考生看榜图(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科第之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是如何完善该制度的?

(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时该制度有何新发展?

材料三  如图所示。

材料四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我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创立的一种新制度,在该制度下,哪两个地区正式归人了中国的版图?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四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答案解析

(1)标志: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武则天设立殿试和武举。(2)实行八股取士。(3)西藏和台湾(琉球)。(4)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1)依据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可知,“科第之设”是指科举制度;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武则天时期,完善了科举制,设立殿试和武举。由皇帝亲自面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2)依据所学可知,明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3)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管辖,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设置十个行省,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管辖,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以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4)依据材料四“解决君相之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