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探究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题目描述

【题目】(探究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读经学史)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1)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从哪些原始农耕生活中体现出来的?

(考古研史)

(2)从图A能推断出当时人类的什么特点?写出和图B同时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及其制作方法。图C中的工具出现在什么时期?有何意义?

(今人忆史)

(3)图片中所示的陵墓纪念的人物是谁?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他?

答案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2)图A:会烧制彩陶,会捕鱼。图B同时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泥范铸造法”。图C: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3)黄帝。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黄帝造宫室、制衣裳、挖井、造船、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等。黄帝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

(1)分析“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居民学习耕作和利用农具进行小范围耕作的情况,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属于原始耕作。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从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典型代表,耒耜是当时使用的主要农具。(2)图A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从图A能推断出当时人类会烧制彩陶,会捕鱼。图B是商朝的青铜器精品四羊方尊。商朝时铸造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图C中的工具是铁制农具。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这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3)依据图片信息“黄帝陵”可知图片中所示的陵墓纪念的人物是黄帝。相传,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黄帝造宫室、制衣裳、挖井、造船、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等。黄帝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因此人们如此怀念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