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

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谁?

材料二: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材料三: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出材料一中的人物首先称霸的原因。

(3)材料一中的人物能首先称霸还在于他讲究称霸的政策与策略,他是怎么做的?

(4)你学过了《观沧海》,你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

(1)齐桓公。(2)齐国有渔盐之利,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3)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使齐国的威望大增。目的: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试题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一是齐国为东方大国,经济富庶;二是用管仲为相,进行军事、内政、生产等方面的改革,而改革又是齐国强大的根本原因;三是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管仲改革的意义:齐国国富兵强。保卫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