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4:37:48

近年来,“反全球化”趋势有所加强,国际社会呼吁全球治理的新思

题目描述

【题目】近年来,“反全球化”趋势有所加强,国际社会呼吁全球治理的新思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和渗透度不断加深,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际经济活动的成本,为各国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和物质的基础。近20年来,跨国公司为了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推动资本、技术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使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实现更进一步。

——王志彦《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早期的“反全球化”者大多为发达国家的底层弱势群体,如工会组织、人权分子、无政府主义者、环保主义者等,“反全球化”在早期只是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并未上升到政府层面。2016年以来,更多的西方国家主流人群和政治精英加入到“反全球化”阵营中,“反全球化”逐渐上升为政府主导的政策。从“特朗普现象”到法、德等国选战硝烟弥漫,从反对自由贸易到反移民……“反全球化”明显地体现在一些国家的重大决策中。这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大挑战与打击,增加全球治理“失序”和“碎片化”的风险。

——王瑞平《对当前西方“反全球化”浪潮的分析》

材料三  面对全球化形势下人类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危机,举世呼唤理性,呼唤全球伦理。但迄今为止,主导世界已有四五百年的西方思想并没有很好地加以解决。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在欧洲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四小龙”无一不是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和而不同、天下和平”,可以化解冲突、维护和平,促进融合与交流。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儒家“忠恕”思想,辅之以“自强不息”精神,有利于构建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分担的环球新秩序。

——周颖南《儒学对经济全球化的经济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性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2016年以来“反全球化”浪潮的新变化并指出其危害。

(3)据材料三,指出儒家思想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就儒学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文化观?

答案解析

(1)动因:根据材料一“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和渗透度不断加深,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可知国家间经济联系的加强;根据材料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际经济活动的成本,为各国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和物质的基础。”可知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材料一“跨国公司为了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可知跨国公司的推动。标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性事件是1995年1月1日成立世纪贸易组织。(2)变化:根据材料二“‘反全球化’在早期只是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并未上升到政府层面。2016年以来,更多的西方国家主流人群和政治精英加入到‘反全球化’阵营中,‘反全球化’逐渐上升为政府主导的政策”可知从底层民众扩展到政府层面。危害:根据材料二“‘反全球化’明显地体现在一些国家的重大决策中。这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大挑战与打击,增加全球治理……的风险。”可知冲击多边贸易体制,增加全球治理难度。(3)影响:根据材料三“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在欧洲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四小龙’无一不是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可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推动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亚洲国家发展;根据材料三“儒家‘和而不同、天下和平’,可以化解冲突、维护和平,促进融合与交流。……有利于构建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分担的环球新秩序。”可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文化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分析回答。

(1)动因:国家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标志: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或WTO成立。(2)变化:从底层民众扩展到政府层面。危害:冲击多边贸易体制,增加全球治理难度。(3)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推动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亚洲国家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文化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