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1 17:20:44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根

题目描述

【题目】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之所不欲者劳敝。”,“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四  表格内是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材料五  “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ɡòu)。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卷八《圣祖本纪三》)

请回答:

(1)材料一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思考,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材料五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

 

答案解析

(1)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指的是灭六国,完成统一;履至尊而制六合”灭六国,完成统一;创立皇帝制度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不同: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唐:根据材料“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之所不欲者劳敝”可知,唐太宗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理解: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具体表现也可)。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善于纳谏。在通知政策上以民为本。在民族关系上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3)贡献:根据“滇平”可知,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根据“中秋日闻海上捷音”可知,康熙帝统一台湾;根据“瀚海”可知,康熙帝粉碎准噶尔贵族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北地区,康熙帝打败沙俄侵略。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康熙帝的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蕴藏着危机。(4)标准:根据前四则材料的主旨可知,评价封建帝王的首要因素是看起统治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从秦朝灭亡和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看,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是评价标准之一;古代帝王是历史潮流中的人物,评价标准之一是其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发展。

(1)史实:灭六国,完成统一;创立皇帝制度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不同:秦:大兴土木,实行暴政;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理解:功:出现贞观之治(具体表现也可)。德:唐太宗善于纳谏,以民为本,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3)贡献: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贵族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打败沙俄侵略。理解: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蕴藏着危机。(4)标准: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