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5:06:00

简析最后作者的喟叹。

题目描述

【题目】简析最后作者的喟叹。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本题中,作者的连续感叹,“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实在是情不能自已,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实是令人感慨,值得深思。“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在此,作者提出论点:六国和秦国灭亡都是源于自身,兴亡自取。“嗟乎”之后,申述论据,不能爱民,难图久安,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朝统治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

作者连续感叹,情不能自已。“呜呼”之后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嗟乎”之后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辙,意味深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