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14:46:12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

题目描述

【题目】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甲午战后(六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已,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并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

(2)列举材料二中“反应有两种类型”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反应类型对于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途径的认识有怎样的不同。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提到,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评价这种变化: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抵御外侮。(2)据材料二提到,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已,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并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这两种反应类型对于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途径的认识有怎样的不同:前者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制度落后,以及由此带米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后者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

(1)变化: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评价:意味着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抵御外侮。(2)表现:维新变法及义和团运动。前者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制度落后,以及由此带米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后者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