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

题目描述

【题目】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

——《论语·为政》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主要的治国思想是什么?这一治国思想在汉、唐时期被统治者采用,任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2)据材料二指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社会性质的哪一重大转变?

材料三: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被分到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第三等级的人经过斗争取得了自由。

(3)材料三中的我是哪国人?这个国家的人民在争取自由的革命中颁布了什么文献以维护我这一等级的权益?

材料四: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城市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

材料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曾表示,我国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期,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中国的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国方略选择的认识。

答案解析

(1)以德治国(也有民本思想)。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太宗:轻徭薄赋政策等等。(符合题意即可得(2)政府鼓励发展工业。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得分点为“封建”和“资本主义”两个词。答“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不给分,(3)法国。《人权宣言》(4)国有企业改革(5)从本国国情出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政策,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善于学习别人长处,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符合题意即可得

(1)根据材料一“为政以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他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汉武帝雄才大略,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唐太宗时期,接受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以民为本的思想,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发展经济的政策。因此孔子主要的治国思想是以德治国(也有民本思想)。在汉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政策等等。(符合题意即可得)(2)根据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知,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政府鼓励发展工业。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得分点为“封建”和“资本主义”两个词。答“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不给分)(3)根据材料三“……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被分到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第三等级的人经过斗争取得了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时,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国社会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和农民在内的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却要供养生活腐朽的上层等级。1789年国王召开三级会议筹款,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法国资产阶级中三级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资产夺取和巩固思想武器。(4)根据材料四“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可知,我国城市改革的侧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国家治国方略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政策,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善于学习别人长处,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符合题意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