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侵略与反抗,屈辱与抗争”贯穿中国近代历史,既令人反思,又催

题目描述

【题目】“侵略与反抗,屈辱与抗争”贯穿中国近代历史,既令人反思,又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1)材料一中“禁烟运动”的领导者是谁?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战争果然就到了”?

材料二  如图

(2)是哪些国家导致了材料二图片中的状况?

材料三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3)材料三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割出了中国哪些领土?从材料三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材料四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四中慈禧太后为什么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5)回首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你有何感悟?

答案解析

(1)林则徐。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而林则徐虎门销为他们提供了借口。(2)英国、法国(3)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原因:默守陈规、不知变通。(4)因为中国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并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实质:清政府成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5)落后就要挨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等等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领导了1839年的“禁烟运动”。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而林则徐虎门销为他们提供了借口。而马士的说法先让将虎门销烟当作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一说法不正确。(2)图二反映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经历了劫掠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是英国、法国。(3)根据书信时间-1895年1月23日可知当时正处于甲午中日战争。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第三问:概括材料“……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可知,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在于默守陈规、不知变通。(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中国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并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清政府成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5)解答本题,从屈辱史、抗争史两个角度出发,组织答案即可。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层次分析,其一,首先从屈辱的根源去分析,其二,回答出怎样改变屈辱的地位;其三,谈一谈抗争史中涌现的民族英雄,以及从他们身上汲取到的民族精神。最后可以组织成落后就要挨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