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1 22:21:01

    材料一: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邮票)

孔子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二: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四: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为什么?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

(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

(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孔子杏坛讲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要宣扬的政治主张是“仁”的学说和以德治民,其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其政治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认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所学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情况、儒家思想的理论特征、统治者的需求等方面分析其未被统治者认可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中“威不两错,制不二门。”、“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等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核心思想是坚持君主专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思想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3)依据材料三中“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大一统”等信息可知,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学说在秦朝时受到压制,在西汉武帝时上升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依据材料四中“……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相关所学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

(1)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有教无类。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适合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统一的需要,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倾向于法家的集权理论。(2)坚持君主专制。影响: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3)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秦朝时受到压制。西汉武帝时上升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社会根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治日益腐朽。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