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1:17:04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材料二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民本思想主张。孟子认为得民心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材料三中,王夫之抨击了当时政治制度中的什么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

(4)据材料四,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由材料“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从而归纳出孟子得民心的关键。(2)根据材料二“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百姓的忧乐的角度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角度回答他提出了什么主张。(3)由材料“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可见,王夫之反对统治者把天下当做个人私产的做法。结合所学,顾炎武的做法是:将天下之权分于天下之人,分散天子的权力。(4)据材料四“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提出民权、批判君权的角度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再据材料三“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没能提出新制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等方面说明有哪些局限性。

(1)主张:民贵君轻。关键:统治者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2)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3)现象:家天下。对策:将天下之权分于天下之人,分散天子的权力。(4)发展:提出民权,批判君权。局限性:没能提出新制度的建设方案;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