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1:08:54

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题目描述

【题目】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统楚之坚甲利兵矣。

——摘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二即凡天然之富源,如煤、铗、水力、矿油等,及社令之恩惠,如城市之土地、交通之要点等,与夫一切垄断性质之事亚,悉当归国家经营,以所获利益,归之国家公用。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按价征税,价重者税也重,而价轻者税也轻,得享平均之利益,至公平也。中国乃是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邓小平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摘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在民生方面的主张,这一主张为什么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一理论阐述的主要问题和邓小平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由材料“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见孟子提出“仁政”理论,主张省刑罚,薄税敛。由于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不利于扩充军事和赢得兼并战争。 (2)由材料“一切垄断性质之事亚,悉当归国家经营,以所获利益,归之国家公用。核定地价,平均地权”,反映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可以归纳为:国家控制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源和产业,收益归国家公用;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振兴实业。(3)由材料“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可见邓小平科学阐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其本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孟子提出“仁政”理论,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因为它不适应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需要。(2)措施:国家控制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源和产业,收益归国家公用;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振兴实业。(3)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