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强化集权专制)

题目描述

【题目】(强化集权专制)

材料一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材料四有人形容明朝的进士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高宗是哪一朝皇帝?”

(1)材料一中的“君相之争”,朱元璋是怎样解决的?除此之外,朱元璋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2)材料二中的图一是关于军机处大权在握的一本书,图二是军机处的办公房,与紫禁城的其他高达建筑相比,军机房高不过城墙,刻意建得很低矮。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把大权在握的军机处的办公房刻意建得很低矮。

(3)材料二中的图三所设置的机构,是哪个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你之为什么?有哪些危害?

(5)阅读材料四,说明为什么明朝进士视野如此狭窄?

答案解析

(1)废除丞相废除中书省;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等。(任答两条得(2)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执行。(或凸显了君主集权的加强等意思也可酌情给分)(3)朱元璋(明太祖);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任答两条得(4)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5)明朝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执行。军机大臣没有实权,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这是要把大权在握的军机处的办公房刻意建得很低矮的原因。(3)材料二中的图三是锦衣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负责保护皇帝,镇压官民。(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他们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这就是文字狱。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5)从材料四的“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以看出明朝进士视野狭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考中做官的,大多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由此可知,这是明朝进士视野如此狭窄的原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