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经济改革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之,对世界历史的

题目描述

【题目】经济改革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之,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列宁选集》 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材料二第6条。(a)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英亩的施肥费。同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

第8条。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 (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摘自 罗斯福新政《农业调整法》

材料三 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摘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罗斯福调整农业生产的措施。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分析它实施目的。

(3)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定经济政策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解析

(1)推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改善。(2)对于农民的减耕减产,政府给予鼓励和补贴。解决生产过剩的危机。(3)适合本国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等。

(1)据材料一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和材料三的“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推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列宁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改善。(2)依据材料二的“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 (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可以概括材料二中罗斯福调整农业生产的措施有:对于农民的减耕减产,政府给予鼓励和补贴。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人们购买力下降,使农业产品供过于求。罗斯福调整农业生产的措施目的是:解决生产过剩的危机。(3)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定经济政策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适合本国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