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证
2025-02-25 16:43:35试述春秋末期郑、晋两国的“铸刑书(鼎)”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题目描述
试述春秋末期郑、晋两国的“铸刑书(鼎)”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1)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3分)(2)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荀寅“铸刑鼎”。(3分)(3)该事件标志着秘密时代的结束。(3分)(4)打破了礼治传统。(3分)(5)为新的封建制法律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分)评分参考:仅答出要点给2分,对要点展开论述者加1分,每个要点满分3分。教材章节/页面:3-45/46/47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相关试题
下列历史著作属于纪传体的是( )A《左传》B
协调的特点是()A平等性B互利性C主体广泛性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正式全面提出于 (
在一年时间内,资本周转次数越多,表明资本周转
某电梯厂专门设计和生产适合特殊用户要求的各种
案例分析题 李晓芳是"味美乐"配餐食品公司
确定已经达到的水准与所追求目标之间的差距的是
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是 ( )A工人生产某种台
名词解释:代理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我国对外出口
古典主义最早兴起在 ( )A法国B英国C美国
下列属于纵向对策行为的是( )A垄断企业对市
名词解释:国家结构形式
下列亲属关系中,为姻亲的有( )A血亲的配偶
张卫是新华市江东区(县级)人大代表,因其不称
(14年4月真题)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名词解释】封闭公司
举例说明“双为”方向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影响。
用冲突规范调整涉外民事关系,其方法属于( )
《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