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13:12:0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成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

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取消了英王直辖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实行了民主的、科学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

材料三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朱育和等著《辛亥革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

(2)材料二中“民主的、科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秦始皇的评价,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功”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即可得出“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的结论;“过”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而胜、广起”即可得出“兵役、徭役繁重,导致农民起义”的结论。(2)本题主要考查对华盛顿的评价,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含义”可从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情况”由材料二中的信息“革命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即可出“实行种族歧视的政策”的结论。(3)本题主要考查对孙中山的评价,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最重要的法令”,注意设问要求“孙中山”、“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三中的信息“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即可得出“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封建反动势力的进攻”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帝国主义的威胁”即可得出“帝国主义的干涉”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即可得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的结论。(4)本题主要考查对秦始皇、华盛顿和孙中山的评价,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史实的能力。第一小问“共同功绩”可从创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政权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方法”可从一分为二这个角度思考作答。

(1)功: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过:实行暴政(兵役、徭役繁重),导致农民起义(2)含义:选举和分权制衡原则。指:实行种族歧视(黑人、印第安人不具有同等选举权)。(3)最重要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原因: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封建反动势力的进攻:帝国主义的干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4)共同功绩:创立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新政权。评价: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