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
题目描述
【题目】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三:
朝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 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 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 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具体变化?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落后(2)两宋时期(或宋朝)(3)北宋时政府财政收入仰仗南方,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原因: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战乱较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也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使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很快;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4)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等。
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4个问来进行考查。⑴题文信息提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材料大意西汉的时候,今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地广人稀。江淮以南地区,没有受冻挨饿之人,也没有很富裕的人家,反映了江南地区生产落后,生活贫困。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生产落后。⑵题文信息提示: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谚语反映了南宋时期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反映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两宋时期(或宋朝)⑶题文信息提示:西汉、唐朝、北宋南方经济发展变化。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即可回答:北宋时政府财政收入仰仗南方,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原因: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战乱较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也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使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很快;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⑷题文信息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先进的技术,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等。
相关试题
4724()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
The royal veto power h
在“你演我猜”的猜老师课堂活动中,小琳描述说
1903年,德菱、容菱两位格格留学归国,一时
67. 在对中子进行屏蔽时,以下哪种材料适合
矿业工程施工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管道变径处应采用渐缩管。
一般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浓缩倍数通常被控制在()
金具有很好的韧性和延展性,延展率可达().
基站空调周期检测项目有:();();()、室
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以下不属于疾病地区分布特征的是()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体制是由三级结构构成,
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 )等特征。
()是整个建筑的生命线,也是建筑防火的基础。
()是物价上涨迅速,货币价值不断下跌,人们完
在移动煤流上人工铲取煤样时,皮还的移动速度一
测定BOD的水样若需要稀释,应选择()来稀释
根据组织的内外对象进行分类,可将公众划分为(
臭氧空洞的形成并不只是与氟里昂和氧化氮等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