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过去的。

——孙中山

材料二:宋代进士,登科即任官,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在内容和文体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考生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

材料四:翰林院学士徐骏作诗说:“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朝统治者捕风捉影,认为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即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结果徐骏被杀头。

(1)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正式形成于哪位皇帝期间?这一制度也推动了唐朝哪一文学艺术的繁荣?

(2)唐朝统治者把这种“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请你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帝王

唐太宗

武则天

措施

①       

②       

 

 

(3)材料二体现了宋代哪一治国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影响?

(4)材料三中所说的“呆板固定的格式”是什么?这种考试形式有何影响?

(5)清朝前期制造大批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文字狱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答案解析

(1)科举制度;隋炀帝;唐诗。(2)扩大科举考试选拔规模;创立殿试制度、开武举。(3)重文轻武;影响:①使北宋初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比较安定②没有宦官专权、地方割据等祸事③即使帝王中著名者不多且表现平平,但也无损国家的繁荣安定。(4)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5)加强思想控制,加强封建君主的权力;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依据材料信息“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过去的”可知,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科举制度。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2)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时扩大科举考试选拔规模;武则天创殿试和武举。(3)依据材料信息“宋代进士,登科即任官,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可知,宋朝“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政策使北宋初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比较安定,没有宦官专权、地方割据等祸事,即使帝王中著名者不多且表现平平,但也无损国家的繁荣安定。(4)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明清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明清统治者这样做的影响是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5)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清朝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封建君主的权力。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