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4:16:54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并结

题目描述

【题目】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总体认识。

 

答案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即可从全国商业市场、市镇兴起、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等方面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再根据材料二“棉布生产……远销……北方省份所产棉花……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农产品商品化、长途贩运贸易、白银的作用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三“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总量领先于西欧,但人均GDP落后于西欧,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角度回答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总体认识。

(1)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市镇兴起;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出现。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促进作用。(2)认识: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总量领先于西欧,但人均GDP落后于西欧。这说明明清时期农业文明高度发展,相对于西欧工业文明的日益兴起,明清社会经济出现迟滞或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