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

题目描述

【题目】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某校学生就《回望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战争?列举一位在此次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名字。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2)因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实践?

(污秽与崇高并存)

材料三 

(3)图1所示场景的出现表明中国进入哪一黑暗的历史时期?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陈独秀等人以图2所地的刊物为阵地在思想领域高举出哪两面大旗?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四 

 

材料A: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B: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4)为什么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为冲破黑暗,1915年在孙中山等爱国豪杰采取了什么重大革命行动?

(回望历史砥砺前行)

(5)综合上述历史事件,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答案解析

(1)鸦片战争;关天培、陈化成等。(任答一人)(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科学。(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护国战争。(5)反帝反封建。

(1)据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有关天培、陈化成等。(2)据材料二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据材料三图1所示场景可知,图1所示场景的出现,表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历史时期。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陈独秀等人以图2所地的刊物为阵地在思想领域高举出民主、科学两面大旗。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所以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为冲破黑暗,1915年在孙中山等爱国豪杰领导了护国战争。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和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5)综合上述历史事件可知,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