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题目描述

【题目】【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傧者①: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②: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袂③:就是衣裳的袖子。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 以头抢地尔。(_______)

(2) 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

(3)傧者更道 (_______)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_______)

【2】翻译句子。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4】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6】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抢”:撞。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伏”“缟素”“是”“使使”“肖”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今日是也”判断句的翻译。【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等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个机智幽默、善于辞令、勇敢的维护国家权益的人物形象。【4试题分析:是在考查对文言文重要内容的理解。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怫然怒”,并且说了“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句话。所以此时唐雎忍无可忍,针锋相对,坚决应对。【5试题分析:比较阅读。在准确理解两文的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唐雎主要靠斗勇,也就是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而晏子主要靠斗智,即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两个人的斗争方式不同,但最终都取得了胜利。【6试题分析:问“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从唐雎主的斗勇,晏子的斗智来看,他们都能不辱使命,圆满地完成了保护国家或尊严的任务,说明他们具有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的高尚品质。这两个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士”的典型代表。(一)译文: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勇士,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拔剑而起。(二)译文: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我晏婴是最不贤,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