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民族迁徙,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

题目描述

【题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民族迁徙,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表格中的相关问题。

类别

特征

问题探究

 

政治形势

 

政权分立

 

(1)如图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

经济状况

江南地区开发

 

(3)如图中内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主要有五个,即匈奴、鲜卑、        、        、       。

(4)图示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民族关系

 

民族交融

 

(5)如图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是怎样的关系?

 

 

科技文化

 

承上启下

 

(6)如图反映了我国书法字体的演变。独创楷书书法的是曹魏时期的        。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7)佛教的传入对中国雕刻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列举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两处雕刻(石窟)艺术。

 

(8)综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9)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解析

(1)政权:①吴②东晋;都城:今天南京(2)前秦、北魏(3)羯、氐、羌(4)北方人口大量南迁(5)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6)锺繇;《兰亭集序》。(7)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8)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9)民族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①处是吴;②处是东晋;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南京。(2)联系已学知识可知376年,前秦灭前凉统一北方。到苻坚淝水之战失败以后,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以及姚苌建立后秦北方再度分裂。苻秦为氐族建立的政权;436年,北魏灭北燕再次统一北方。直到523年六镇起义之后,524年孝武帝奔长安依宇文泰,高欢入洛阳另立孝静帝迁都邺,从此北方分裂为东西魏。北魏为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国家。(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住在我国北部和西北边境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内迁。(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为躲避战乱,北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这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种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钟繇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他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佛教雕刻兴盛。代表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代表了(北朝)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它们的特点是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8)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历史,在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的统治下,此后,南北方进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历史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因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征为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的影响是民族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