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材料四  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543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76.7万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应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态势。 这种态势决定当时双方各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2)图一所反映内容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图二反映内容发生在何时?对整个战局有何影响?

(3)试分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三反映的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5)材料四反映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答案解析

1)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2)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1947年夏。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南京和武汉(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 (言之有理即可) (4)国民党政权覆灭(5)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1)依据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格可是从拥有军队武器装备拥有人口,拥有地区等方面来看,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这种态势决定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2)图一所反映内容“转战陕北”是在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的情况下发生的,当时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的方针,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图二反映内容“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夏,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武汉和南京。(3)图一到图二变化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原因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4)依据材料三“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可知反映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动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5)材料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 冀中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可知反映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