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0:46:44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国人对西学的认识

题目描述

【题目】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夷学到西学,再到新学的嬗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杨光先对康熙帝说:)皇上颁行之历,应用尧舜之历;皇上事事皆法尧舜,岂独于历法有不然哉?今南怀仁天主教之人,焉有法尧舜之圣君,而法天主教之法也?南怀仁欲毁尧舜相传之仪器,以改西洋之仪器。使尧舜之仪器可毁,则尧舜以来之诗书礼乐、文章制度皆可毁矣。……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杨光先《不得己》

材料二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荚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痦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

材料三倘以为中国之法,孔子之道,足以组织吾之国家,支配吾之社会使适于今日竞争世界之生存,则不徒共和宪法为可废,……及一切新政治,新教育,无一非多事,且无一非谬误,应悉废罢,仍守旧法,以免滥费吾人之财力。万一不安本分,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則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载《新青年》1916年11月,第二卷第三号

材料四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靜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7月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东西学存在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造成的主要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对待西学态度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及原因。

(4)李大钊所说的“第三新文明”指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嬗变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应用尧舜之历,故未尝有是非耳”、“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信息可以归纳出当时中国人对待西洋历法态度;第二小问结合晚晴对外政策从阻碍社会进步的角度归纳答案。(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荚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说明对待西学持肯定态度,“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说明作者的主张是“中体西用”。(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吾人倘以为中国之法,孔子之道,足以组织吾之国家,支配吾之社会使适 于今日竞争世界之生存,则不徒共和宪法为可废”可以说明陈独秀主张“儒家思想与民主共和思想对立”;第二小问目的结合陈独秀从事新文化运动思想宣传需要角度回答;原因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组织答案。(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中关键信息“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并结合李大钊思想传播内容从社会主义思想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归纳国人心态变化因素结合中国人项西方学习历程变化从“阶级立场、时代背景以及对西学的认识程度等角度组织答案。

(1)心态: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排斥西学。影响:实行“闭关锁国”,阻碍社会进步。(2)变化:承认西学的先进之处;主张中体西用。(3)观点:儒家传统思想与民主共和对立。目的:否定儒家思想,宣传民主和科学。原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维护资产阶级运动成果;认为儒家思想不利于民主政治,阻碍西方思想在中国传播。(4)“第三新文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因素:阶级立场;时代背景;对西学的认识程度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