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求索,在逆境中筑梦,在奋斗中追梦,在辉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求索,在逆境中筑梦,在奋斗中追梦,在辉煌中圆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大约五千名北京学生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游行,反对凡尔赛和会有关山东问题的决定。这场游行很快就引起公众愤懑情绪的爆发、民族主义的宣泄、对西方的深深失望及对“卖国的”北京军阀政府的强烈谴责。这场运动影响深远,全国立即响应,迫使在凡尔赛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和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生中国的雏形。此皆我上下同心,军民协力,党派合作,友邦增援之所致,值得我们欢欣庆祝,大书特书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1941年7月7日)

材料四 

 

中国梦想1.0

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中国梦想2.0

1979年邓小平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提出“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

中国梦想2.5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国梦想3.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战略

 

 

——姚余栋《重燃中国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割台湾偿二百兆”的内容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甲午战败是如何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的?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面对民族危机,中国民众的反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思想前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想1.0”提出的经济背景以及使“中国梦想2.0”能得以实现的伟大决策分别是什么?并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梦想逐步实现的重要因素。

 

答案解析

(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战争激发了救亡意识和变革意识(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2)从少数人的民族意识觉醒到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反帝爱国救亡运动;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3)全国军民团结抗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际社会的正义支持。(4)五年计划的实施(或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完成);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民族独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因此“割台湾偿二百兆”的内容出自《马关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战争激发了救亡意识和变革意识,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民族危机,由戊戌变法运动到五四运动,可知中国民众的反应,从少数人的民族意识觉醒到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反帝爱国救亡运动;新文化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因此出现这一变化的思想前提是新文化运动。(3)根据材料三“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生中国的雏形”,可知与抗日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的原因,是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团结抗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际社会的正义支持。(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可知“中国梦想1.0”提出的经济背景是五年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完成。由“1979年邓小平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提出“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可知使“中国梦想2.0”能得以实现的伟大决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推动中国梦想逐步实现的重要因素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现民族独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