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4:29:11

“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发展,有人说,如果你不了解“三农

题目描述

【题目】“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发展,有人说,如果你不了解“三农”问题,你就不能理解中国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五千年的农耕程衍生了丰富灿烂的农耕文化,其中众多诗词、绘画形象地再现了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如下图及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    下面是我国建国后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解放前产量最高的年份

1949

1952

1957

1959

1961

1984

产量

(万吨)

15000

13150

16392

19595

17000

14750

40712

——摘自王桧林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胡锦涛用短短20个字概括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防止出现下面漫画中的现象。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诗词、绘画体现出我国传统小农经济具有的基本特征。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1984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行为和上世纪50年代什么运动中出现的错误最为类似。结合胡锦涛的理论概括它们共同的错误表现。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征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昼出耘田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等,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以下方面: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精耕细作等。关于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图表信息,抓住“1984年”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本问考查的是对新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图片信息,不难直接把握到答案,即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注意从以下维度展开: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基本特征: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精耕细作等。(答出四点即可)主要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表现: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损害了人民民主;过分强调政治、经济因素等。(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