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常有危机伴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常有危机伴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绝处逢生】

19世纪中期的日本、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方式顺利度过了危机,走上富强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佩里舰队到达日本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希望在西部新州使用黑人奴隶,而北方工厂主希望实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双方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到了不用战争手段不能解决的程度。经过4年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表彰这位农奴解放者的功劳。”

——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面临怎样的危机及其应对措施。

(2)为什么说材料二中的战争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农奴解放者”指的是谁?他最终使俄国历史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转变?

【险象环生】

材料四:

(4)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世界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形势?两次危机之后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浴火重生】

材料五: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六: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6)材料六“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美国的入侵;(1分)(不拘泥文字,意思正确即可)明治维新。(1分)(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2分)(3)亚历山大二世;(1分)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分)(4)世界大战(战争或一战、二战)一触即发;(2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美苏冷战或雅尔塔体系)。(2分)(5)后果:苏联解体;影响:两极格局终结(冷战结束或雅尔塔体系终结)。(2分)(6)特点: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或多极化发展趋势)。(2分)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6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明治维新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佩里舰队到达日本。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853年美国人佩里打开了日本的国门,这使得日本主权受到破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为了摆脱民族危机,1868年4月,日本新政府以天皇宣誓的形式发布施政纲领,实行明治维新。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美国的入侵;明治维新。(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美国南北战争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双方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到了不用战争手段不能解决的程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随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行黑人奴隶劳动的种植园制越来越成为它的障碍,两种经济制度的冲突闹得不可开交。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1861年改革 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表彰这位农奴解放者的功劳。”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是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首的统治者为克服农奴制度危机,巩固统治,而被迫实行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农奴获得“自由”,为工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4)此题通过材料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对峙中的两大集团图片、猖獗的“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图片。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对峙中的两大集团,猖獗的“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这些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战争或一战、二战)一触即发。一战、二战后世界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世界大战(战争或一战、二战)一触即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5)此题通过材料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发展。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后果:苏联解体;影响:两极格局终结(冷战结束或雅尔塔体系终结)。(6)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当今世界格局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不平衡的跷跷板”。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特点: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或多极化发展趋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