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6:08:16

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对立,也有合作。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对立,也有合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1年年初的中美关系已经到了坚冰即将打破的时刻。但是对这两个国家来说,要实现关系的真正好转,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美国方面,国内的各种反共、反华、亲台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如何处理同台湾以及“亚洲盟国”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由于长时间的隔阂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双方都担心做出的主动表示得不到对方的相应回报,这也是造成局面僵持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第三卷》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09年奥巴马在亚洲之行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关键性的议题上,无论是气候变化、经济复苏,还是核不扩散,很难看到没有相互合作,我们或中国能够成功地实现各自的目标。”……奥巴马还表示,美国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一个强大而繁荣的中国的崛起将为国际社会注入力量”。

——《中美在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同舟共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造成中美关系“局面僵持”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从美国方面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态度,并结合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说明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1)主要原因:根据“在美国方面,国内的各种反共、反华、亲台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得出美国国内反华、亲台的势力强大;根据“如何处理同台湾以及‘亚洲盟国’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得出台湾问题;根据“由于长时间的隔阂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得出长时间的隔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2)变化:根据“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得出由敌视到缓和。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等方面分析总结。(3)态度:根据“很难看到没有相互合作,我们或中国能够成功地实现各自的目标”得出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角度回答。(4)因素:综合材料,可从国家利益、国际格局、国际形势、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总结。

(1)主要原因:美国国内反华、亲台的势力强大;台湾问题;长时间的隔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3)态度: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4)因素:国家利益;国际格局;国际形势;意识形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