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0 14:48:01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题目描述

【题目】(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应该承担的保护责任。

(1)下列生活情境的做法,体现了“四大保护”的哪一方面的要求:

情景

生活情境

四道防线

公安机关对伤害女儿的王某开出了一张《反家庭暴力告诫书》。

张敏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帮助他分析原因,一起想提高办法。

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

某中学开展“抵制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普法宣传活动。

 

材料二:13岁的刘冬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爸妈夸他懂事,老师常表扬他。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逐渐放纵自己,迷失方向,沉迷网吧,旷课逃学,吸烟喝酒,夜不归宿,因为辱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进入八年级以后,他更加无拘无束,因多次参与赌博和打群架被公安机关拘留。出来后,原来的“朋友”不断打电话给他“鼓劲”,说他们进去都没事,只要“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公安不管,法院难办”。于是,刘冬又跟他们在一起玩,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几个“朋友”持刀拦路抢劫,把人打成重伤,小错铸成大错,坠入了犯罪的“深渊”,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

(2)刘冬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3)刘冬的演变给你的警示有哪些?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国家对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联系教材可知,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公安机关对伤害女儿的王某开出了一张《反家庭暴力告诫书》,”主体是公安机关,所以体现社会保护。“父母帮助他分析原因”主体是父母,所以体现了家庭保护。“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主体是法院,所以这体现了司法保护。某中学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主体是学校,所以是学校保护。(2)本题考查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知识点,联系教材可知,不良行为是指违反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尚不构法律处罚的行为,主要针对未成年人。根据材料,刘冬的不良行为包括沉迷网吧,旷课逃学,吸烟喝酒,夜不归宿,辱骂同学。刘冬多次参与赌博和打群架被公安机关拘留,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所以刘冬持刀拦路抢劫,把人打成重伤这是犯罪行为。据此回答即可。(3)警示类试题答题思路为警告和启示,警告是材料体现了什么,启示是回答如何做。本题材料体现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不及时改正,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启示可以从遵纪守法,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患于未然等方面回答。

(1)①社会保护。②家庭保护。③司法保护。④学校保护。(2)不良行为是:沉迷网吧,旷课逃学,吸烟喝酒,夜不归宿,辱骂同学;一般违法行为是:多次参与赌博和打群架;犯罪行为是:持刀拦路抢劫,把人打成重伤。(3)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若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甚至滑向犯罪的泥潭。青少年要遵纪守法,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