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对战胜国来说,和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达成一定的妥协。但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列强之间矛盾重重,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和约是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签订的。对德国来说,它是个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巨大的国家,和约激发的复仇主义情绪随着国力的恢复而不断增长,摆脱和约所强加的束缚,潜伏着挑起战争的危险。

——《美国通史》

材料二   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而走上分裂……

——《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二战后,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影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冷战结束后,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罗斯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北约(美国为首)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凡尔赛和约》“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2)材料二中“共同的敌人”指的是谁?结合所学,指出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战后成立哪一国际组织?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指出第二次和第三次权力转变的特点。

答案解析

(1)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和约是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签订的。(2)德意日法西斯;联合国。(3)第二次: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第三次: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1)根据材料“但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列强之间矛盾重重,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和约是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签订的”可知,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和约是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签订的。所以《凡尔赛和约》“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共同的敌人指的是德意日法西斯;第二小问,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3)根据材料“第二次转变发生在二战后,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影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可知,第二次转变反映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美苏争霸影响了世界格局。第二小问,“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下,形成了美国主导的一超多强的局面,“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