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题目描述

【题目】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读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苏州的那段运河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2)读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海外贸易最远到达哪里?宋朝朝廷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

(1)名称:江南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非洲东海岸;支持(3)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等。

(1)结合图示可知,流经苏州的为江南河。江南河,北起江苏镇江、扬州,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南至浙江杭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和经济控制。因为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在北方,而粮食和纺织品等物资却主要是由江淮地区供应,所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与非洲沿岸.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中国的船只。故宋代海外贸易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非洲东海岸。宋朝朝廷鼓励进行海外贸易。(3)根据材料“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南宋,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明初,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交通由两汉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到明初的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的局面.西汉时开辟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沟通交流的要道;唐朝中后期开始,江南地区的人口增加,经济不断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宋朝时期,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造船技术进步;元朝时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是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还与国家政策以及北方的战乱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