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秦代修筑长城开始于公元前214年,由大将蒙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  秦代修筑长城开始于公元前214年,由大将蒙恬主持。整个工程是在原来赵、秦、燕旧长城基础上修缮增筑而成。据估计,当时全国有2000万人口,秦始皇征调青壮年男子三十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15%。当时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

材料二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社会问题?

(2)秦朝时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3)秦朝虽赫赫一时,但却在很短的时间内灭亡了,这和长城的修建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请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答案解析

(1)材料一说明秦朝的徭役负担非常沉重。(2)抵御匈奴。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3)有关系。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繁重的徭役引起人民的不满,导致农民起义。(4)A.不在长城上留名题字;B.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坍塌;C.国家拨出专项资金,进行经常性的维修等。(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秦王主要是修阿房宫,言之有理也可。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全国有2000万人口……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15%。当时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可知,材料一说明秦朝的徭役负担非常沉重。(2)根据所学可知,目的是抵御匈奴。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3)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全国有2000万人口……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15%。当时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可知,有关系,因为,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繁重的徭役引起人民的不满,导致农民起义。(4)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不到长城非好汉”可知,应该这样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不在长城上留名题字;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坍塌;国家拨出专项资金,进行经常性的维修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