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国情不同,工业化的路径也不同。美国

题目描述

【题目】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国情不同,工业化的路径也不同。美国和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就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工业化道路带有明显的美国特色。其经验主要有: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由于耕地面积巨大而劳动力缺乏,1920年后拖拉机逐渐取代畜力,其农业开始走向机械化。大力吸纳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

——晨松《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一现代外国室传海报解读》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经验。

(2)据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建设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苏联采用什么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实施?

(3)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案解析

(1)主要经验:利用农业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大力吸纳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2)国际环境:处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3)成效: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1)根据材料一“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大力吸纳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经验,是利用农业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大力吸纳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2)根据材料二“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苏联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实施。(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