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啃老”现象在当今社会具有代表性,屡见不鲜。近年来,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啃老”现象在当今社会具有代表性,屡见不鲜。近年来,因“啃老”引发的家庭矛盾有增无减。老人把儿女告上法庭的实例举不胜举,甚至导致骇人听闻的“人命案件”,使“养儿防老”变成了“养儿害老”“养儿坑老”“养儿灭老”。但常见的则是“老人养儿”现象。

材料二:2013年7月1日,一部关系亿万百姓“养老明天”的法律——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新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中国目前约有1.69亿60岁以上老人,其中40%的老人过着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

请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有何现实意义?(4分)(至少两点)

(2)作为子女,你打算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5分)

 

答案解析

(1)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孝敬父母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有利于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社会氛围等。(4分)(2)①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从小事做起。如:为父母洗脚;饭后主动洗碗;有时间陪父母聊天等。②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③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④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每点1分,举例1分,共5分)

试题分析:(1)此题以法律修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题文中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是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旨在弘扬传统美德,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所以现实意义可以围绕弘扬传统美德, 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回答,至少两点,每点2分。(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孝敬父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识记能力。即从怎么做的角度回答,可以围绕学习上、生活中、物质上和精神方面、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体贴关心父母等方面回答,只要是具体行动,言之有理即可,至少5点,每点1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