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请你参与以下探究活动。

题目描述

【题目】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请你参与以下探究活动。

(古人的足迹)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其性质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隋唐时期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隋唐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隋唐文明更加辉煌。

(3)举一例史实说明“隋唐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外来文化的精华”(近代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新一轮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4)请举一例史实,说明上述历史观点。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性地谈谈你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都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2)改革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3)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提供了依据.(4)俄国1861年改革.(5)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改革开放要符合本国国情,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改革不会一帆风顽,但要坚定改革信念,遇到困境要进行有效调整等等.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实行县制,承认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统一度量衡等,再依据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可知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学习汉族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改革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3)依据材料三“隋唐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外来文化的精华”,结合所学知识,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提供了依据。(4)依据材料四中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新一轮浪潮”,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8年,日本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古今中外的改革情况,因此要紧扣“改革”这一主题。如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改革开放要符合本国国情,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改革不会一帆风顽,但要坚定改革信念,遇到困境要进行有效调整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