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美、俄、日各国在不同时期都面临着重大的社会
题目描述
【题目】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美、俄、日各国在不同时期都面临着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或变法),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这样,贵族打算将小块土地上联成一片,采用有效、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并仅仅雇佣他们所需要的从前的农奴做散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雏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四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四均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其影响有何共同点?
(2)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什么措施?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从上述材料中,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俄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措施: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尝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宏观管理。(意思相近即可)(3)①面对困境,应适时作出调整;②社会主义既有市场也有计划,凡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都是社会主义的。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为摆脱困境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其共同点,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摆脱困境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尝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和指导。(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①面对困境,应适时作出调整;②实事求是,根据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等。
相关试题
(单选题)镇静钢中氧是一种有害元素,应尽量去
(单选题)基本险的责任期限的基本原则是()。
某校七年级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
临近考试,妈妈禁止小军上网玩游戏,小军为此大
【单选题】 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
(单选题)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表现为()。
在2018年两会上,十三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依
【单选题】 多段清洗载洗中或上部时,清洗油【
【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以下
1标准大气压等于()米水柱。
氢、氧储气罐压力试验时的压力和时间为多少?
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
通过流通加工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是物流的(
分拣封发是指按规定把邮件分类、汇集、()并发
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试验结构构件两端应分别设置
对于甲、乙类厂房,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得设置在
女,24岁,孕22周,外阴发现结节3天,妇科
检查直升飞机坪安全设施包括()。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中国大学MOOC: 软件工程的层次化结构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