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16:45:59

材料一《后汉书·许荆传》中记载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使另两个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后汉书·许荆传》中记载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使另两个弟弟成名,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他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材料二《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如洪定“为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评出优秀人才来!

——两则材料均选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

(2)两种选官制度的用人标准分别是什么?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图片所示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中的“举孝廉”足以证明材料一反映的是察举制度,材料二中的“为郡邑中正”足以证明材料二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2)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孝廉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材料二中的“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等现象足以说明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来已经变得很腐朽,已经不再不利于人才的选拔。(3)材料三图片所示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所以此问就是回答出科举制度的影响即可,例如,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扩大统治者的选官范围、提高行政人员的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1)汉朝的察举制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2)察举制以孝廉为主要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说明了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来已经变得很腐朽,不利于人才的选拔。(3)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者的选官范围;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制度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