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题目描述

【题目】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史实:商鞅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无疑远比他的武功更为重要。……公元前350年,“开”(废除之意)田之阡陌。……他废除了旧的固定的占地制度(井田制)……而代之以单位面积可以不同的更为灵活的制度。

——《剑桥中国史》

推论: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

(2)史实:“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裁而天下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推论:皇帝处于独尊的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3)史实:所载的货物包括上等丝绸,刺绣和其它奢侈品,作为在航程中赠送给当地统治者的礼物。……但是就朝廷而言,在这种交往中政治利益高于经济利益。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

——《剑桥明史》

推论: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以宣扬国威为目的的大规模远洋航行,扩大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

(4)史实:辛亥革命对徐州(当时的行政称谓多以铜山县为代表)的影响是巨大的,武昌城头炮响的第二个月,徐州的同盟会会员周仲穆等人便积极响应。12月3日,以同盟会会员、铜山县自治研究所所长王少华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召开了铜山县各界代表会议,决定铜山独立,成立铜山县政府,宣布铜山光复。

——《徐州简史》

推论:徐州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

(5)史实:“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推论:罗斯福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应对经济危机。(    )

(6)史实:“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图的征服活动。”“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

推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公开干涉别国内政,它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

 

答案解析

(1)√(2)√(3)×(4)√(5)√(6)×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分析史实“他废除了旧的固定的占地制度(井田制)……而代之以单位面积可以不同的更为灵活的制度。”可以得出结论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依据史实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裁而天下无所制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皇帝(秦始皇)处于独尊的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3)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为了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宫廷购回奢侈品,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从史实“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不能得出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以宣扬国威为目的的大规模远洋航行,扩大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错误结论。(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依据史实 “12月3日,以同盟会会员、铜山县自治研究所所长王少华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召开了铜山县各界代表会议,决定铜山独立,成立铜山县政府,宣布铜山光复。”可以得出徐州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的结论。(5)分析史实:“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可以得出罗斯福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应对经济危机的结论。(6)分析史实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图的征服活动。”“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不能得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公开干涉别国内政,它把冷战推向了高潮的结论。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