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11:57:27

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扩展和调整

题目描述

【题目】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扩展和调整

材料一 

资本主义性质的因素

呢绒工场

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取报酬,这样工人就成为雇佣劳动者,与雇主的关系就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户外又一屋,贫儿一百五。列坐捡细毛……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又有八十人,将呢加浆洗。

——摘编自齐思和《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1)有学者认为,呢绒工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依据材料一,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商业活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16~18世纪,欧洲发展起了跨洋贸易,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外界的贸易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16世纪,大量廉价金银从美洲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贸易规模的扩大,需要有效率的商业组织,这一时期特权公司等创新的商业组织出现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填写以下知识结构图

材料三 

1801年英国的人口密度(局部)1851年英国的人口密度(局部)

——摘编自舍曼等《世界文明史》

(3)依据材料三,比较1801年到1851年英国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初期,胡佛攻击它是法西斯主义,工商界攻击它是社会主义,他们提出的理由,主要是联邦政府干预经济过多。但“新政”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法西斯主义,那“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学者指出,1933至1938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并且尊重企业界的感情

——摘编自刘绪贻等《美国通史》

(4)依据材料四,说出罗斯福新政受到攻击的原因,并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材料五  WTO体现了国际贸易关系从以权力为本位到以规则为本位,从无序到有序的进步。WTO作为一种多边贸易机制,充分体现了国际贸易关系从弱肉强食的无序状态向相对有序状态的进步。WTO的发展,将进一步为每一个国家提供声张自己权益的论坛、与其他国家讨价还价的场所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机构

——摘编自陈春浩等《中国入世问题报告》

(5)依据材料五,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

(1)通过阅读材料并加以分析可知,呢绒工厂兼有提供原料、生产工具和雇佣关系三个要素,故其的确具有资本主义性质。(2)通过阅读材料并观察所需填写的流程图可知,①处应填写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②处应填写世界市场出现,由材料中“欧洲与外界的贸易路线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可知③处应填写贸易路线的转移。(3)观察材料图并分析可知,人口密度高的区域逐渐增多,城市增多并由集聚效应产生城市群,相对于1801年,英国出现了工业区和矿区,结合时间线索可知,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英国的工业革命。(4)阅读材料并分析可知,“联邦政府干预经济过多”是罗斯福新政初期屡遭攻击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存续并维护资本主义所采取的政策调整,由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设立有利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建立一套公平有序的贸易规则,通过材料“解决争端的机构”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有提供了谈判平台,有利于解决贸易争端。

(1)同意这一观点。“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说明工人出卖劳动力,与工场主之间是雇佣关系。“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说明呢绒工场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户外又一屋,贫儿一百五。列做捡细毛”等说明商人提供原料。(2)①地理大发现;②世界市场的出现;③贸易路线的转移。(3)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范围扩大;城市群和大城市增多;出现矿区和工业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4)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5)建立公平有序的贸易规则;组织谈判和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