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八年级(8)班举行主题为“走向共和之路”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八年级(8)班举行主题为“走向共和之路”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构建共和】

材料一: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

【缔造共和】

材料二:下表是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

……

 

(2)材料二表格中的A事件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一、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维护共和】

(4)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针对“宋教仁案”和“袁世凯复辟”,孙中山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斗争?结果如何?

 

答案解析

(1)同盟会(2)武昌起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4)针对“宋教仁案”:领导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结果失败;“袁世凯复辟”:孙中山倡导护国战争,结果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因此,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同盟会。(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又领导了武昌起义,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第二问根据材料一、二及上述分析可知,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后,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结果失败;由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了以蔡锷、唐继尧等人为首的反对,并在云南宣布起义,向北洋政府宣战。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掀起了护国运动。全国上下一致讨袁,袁世凯在一片讨袁声中死去。因此,针对“宋教仁案”,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结果失败;针对“袁世凯复辟”,孙中山倡导护国战争,结果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