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族人民相互交流
题目描述
【题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摘编自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材料三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乾隆帝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下图,局部)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中,最突出的是“五胡”内迁,请问“五胡”指的是哪几个民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称辽和西夏为“二敌”,说明这两个民族政权与当时的北宋之间是什么关系。根据材料二指出辽和西夏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特点。
(3)材料三中须弥福寿之庙的修建充分反映了西藏与朝廷的关系。乾隆时,哪国殖民者试图破坏西藏与朝廷的关系?面对该国殖民者的破坏行为,六世班禅作了怎样的表态?
(4)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但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说说这一历史发展主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魏晋以未,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的信息和所学可知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在民族心理上,思想感情日益沟通,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的信息和所学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等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的信息以及所学可知是北宋与辽和西夏是并立关系;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藉”的信息可知是汉化政策。(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是英国殖民者企图分裂西藏;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和所学可知班禅六世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从统一的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相辅相成回答即可。
(1)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民族心理的趋同; 民族之间的隔阂的减少。(2)并立关系;汉化政策。(3)英国;班禅六世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4)统一的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相辅相成
相关试题
OSTA指数的计算公式为:[体质量(kg)-
1894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
体液说是由古希腊哪位学者兼医生提出的()。
138. 下列关于处方药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
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友谊让我们共同分享,也
2014年中国外交全面进取,积极构建全球伙伴
(单选题)单个前牙缺失,唇侧牙槽嵴丰满时,应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
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主要经济部门在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答案?人的思维一旦沿
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时,对资产进行评估后资
. 工质必须具有良好的膨胀性和流动性,常用工
山区飞行时,若风垂直于山谷吹,应该()。
行政赔偿应当适用决定程序。
聚合反应器中的物料形态有哪些?
亚硝酸盐中毒时,病畜血液颜色呈()。
个人理财目标的首要目的是()。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人员和自动
护笼应能支撑梯子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