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生产方式的转变可以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阶级斗争可以实现社会性

题目描述

【题目】生产方式的转变可以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阶级斗争可以实现社会性质的转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促转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材料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三: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1)上述三则材料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相似之处?(2)材料一改革确立了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再举出同样性质的改革。

(3)材料二、三反映的改革对社会性质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有何局限性?

革命促发展

材料四:英国的此次革命,为英国的强大可谓是作了巨大的贡献,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个情况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材料五: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根据材料四分析促使英国走向世界中心的因素有哪些?英国“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具体指什么?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近代社会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6)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商鞅变法、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都实现了社会性质的转变(2)大化改新;(3)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4)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工业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5)是近代社会确立的标志(6)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在社会性质转变的过程中,改革具有局限性,不如革命彻底

(1)依据材料信息“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依据材料信息““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依据材料信息“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都实现了社会性质的转变。(2)依据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3)依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4)依据材料信息“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个情况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促使英国走向世界中心;依据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具体指君主立宪制的确立。(5)依据材料信息“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近代社会确立的标志。(6)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在社会性质转变的过程中,改革具有局限性,不如革命彻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