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

题目描述

【题目】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造成了严重弊端,对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政策的弊端。

材料四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4)材料四解决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哪一矛盾?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

(1)分封制;郡县制。(2)变化:由郡县制变为郡国并行制度。措施: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3)政策:重文轻武。弊端:政府的办事效率不很高。(4)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1)材料“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反映西周政权依靠分封制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2)据材料“汉兴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可知,汉初实行种郡国并制度。解決这一制度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建立了刺史制度。(3)由材料“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可得出重文轻武;由材料“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可得出政府的办事效率不很高。(4)据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知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这反映了当时君主集权日益强化的政治发展趋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