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15:07:30

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历史核心素养是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必备

题目描述

【题目】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历史核心素养是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史料实证】

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纸币上印有“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印”的字样,你认为该纸币是在抗日战争胜利那一年发行的吗?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请你再判断该纸币上的人物是谁?

【梳理归纳】

材料二:某同学为复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图中A、B、C中的内容。

【识图明史】

材料三:见下图

(3)通过观察分析材料三图片中的信息,指出当今世界呈现了怎样的政治格局?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关注热点】

材料四: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

——摘编自新华网

(4)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纸币上印有“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印”的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民国纪年,1912年称为民国元年。依次推算“中华民国三十四年”是公元1945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纸币上的人物是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华民国国父。(2)根据材料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因此,思维导图中A处应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处应填:新经济政策;C处应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是著名的连接亚欧的陆上要道,它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因此两千多年前为开辟亚欧非陆上“丝绸之路”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张骞。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现象,中国应该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2017年5月I4――15日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论坛峰会,中国将高峰论坛主题设定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这正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1)是。因为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就是公元1945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那年。(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孙中山。(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一超多强”(或多极化趋势)。经济实力(4)张骞经济全球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