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民主、平等、独立、自由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关键词。阅读下

题目描述

【题目】    民主、平等、独立、自由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关键词。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通迫下,坠入近代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三:在整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前者的口号是“返回美好的从前”,后者的口号是“向西方学习,以与西方作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民主和法制,这两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请回答

(1)试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材料一中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主要探索者分别是谁?。

(2)法美三国体现“权利”诉求或“人权”伸张是最大“公约数”的文件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亚洲的哪个国家通过什么事件进行“调整和适应”,成功抵抗了西方的侵略?

(4)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试据材料四归纳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的主要观点。

答案解析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3)日本;明治维新。(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两者不可分,相辅相成(言之成理即可)

(1)依据所学可知,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近代史的开端。本题考查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依据所学可知,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是:英国颁布的是《权利法案》;美国颁布的是《独立宣言》;法国颁布的是《人权宣言》。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9年,法国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3)依据材料四信息可知,19世纪后期的亚洲,通过“调整和适应”成功抵抗西方侵略,并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日本,是通过日本的明治维新实现的。推翻幕府以后,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4)依据所学可知,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材料四“民主和法制,这两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可知,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的主要观点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两者不可分,相辅相成。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