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1)用材料一的史料,说明以下观点(只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__________
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 __________
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
材料二: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__________变法。__________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的奴婢。
——摘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材料二空白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3)依据材料二,回答出此次变法的背景。
(4)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5)结合所学,回答出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①②、④、③(2)商鞅(3)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秦国较为落后;秦孝公锐意改革(答出两点即可)(4)作用: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秦国国力增强,为秦统一奠定基础(答出两点即可)(5)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至少答出3点)
(1)依据材料一的史料,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体现了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两者都希望统治者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可知秦朝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变法。(3)依据材料二“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可知变法的背景是秦国较为落后,秦孝公锐意改革;依据材料二“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可知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各国都力图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4)分析材料二“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的奴婢”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奖励耕织的措施。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秦国国力增强,为秦统一奠定基础。(5)依据材料三可知反映了东晋后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由于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等(至少答出3点)
相关试题
利用档案举办展览,公开宣传档案,可以更好的用
【单选题】 晕海宁是由【】所组成。(学历考试
【单选题】 《神曲》中现实性最强的是【】。(
119.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主要负责人未
(判断题)Si可与氧发生剧烈反应。
(单选题)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的职业活动中的地位与作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
【单选题】 殡葬改革原则包括【】、节俭的原则
第二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
遇到问题时,首先我们要宣泄出来,但是我们不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为下列语段中空缺处依次填上标点最恰当的一项为
下列地区中,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的是()
共用设施施工前,应向施工现场周边客户至少提前
患者,女性,43岁,分娩后出现停经,无乳汁分
不宜行口腔种植术的情况是()。
旅游产品又称旅游服务产品,由物质要素和服务综
()是努尔哈赤的次子。
《九歌》中的九本来是古代()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