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
题目描述
【题目】在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诸侯国了。
(1)什么原因导致材料一中诸侯国数量大量减少?诸侯国数目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材料二:《战国各诸侯国改革一览表》
魏
魏文侯李悝变法
楚
楚悼王吴起变法
赵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韩
韩昭侯申不害改革
齐
齐威王邹忌改革
秦
?商鞅变法
燕
燕昭王乐毅改革
(2)表格中的“?”应填什么人物?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出现了“ ”的局面。
(3)将材料三缺失的内容补充完整。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中任选一位人物,并写出他的主要主张。
(4)以上三则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其变革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诸侯争霸战争;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国家逐步走向统一。(2)秦孝公;各国“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扩展地主阶级利益。(3)百家争鸣;墨家代表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法家代表人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道家代表人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儒家代表人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轻徭薄赋。(4)铁农具的使用以及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
(1)依据材料一中的数字“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诸侯国了。”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结合课本所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连年争霸战争,使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强国每吞并一个弱小的国家,它的疆域就会扩大,国家就慢慢走上了统一。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国家逐步走向统一。(2)根据材料二《战国各诸侯国改革一览表》,“秦国?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实力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各国“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先后进行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帮助下开始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3)根据材料三“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代表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法家代表人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道家代表人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儒家代表人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以及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为变革奠定了经济根源。
相关试题
2120【习题】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指的是( )
【单选题】 电动机运转时三相电流表指示过大,
【多选题】 以下操作条件中,有利于吸收操作的
3467 在我国,有权宣告婚姻无效的机关是(
(单选题)用元素氧化物的分解压力来解释转炉吹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祖先
【判断题】 连续2次分娩活仔数低于8头直接淘
热力网中加工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价廉,
“实际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他们几乎一直
全国人民心向党,喜迎党的十九大。2017年下
霉菌对档案的危害有()答案?
(2015.广西)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砖墙砌体施工的质量要求有( )。
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叙述错误的是()
在刀具磨损过程中,磨损比较缓慢、稳定的阶段叫
按照“三个代表”指导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波纹管在安装到仪表上时,往往采取预压缩的措施
什么是氢解反应?它与加氢裂化反应有什么区别?
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和具体实施步
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具备条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