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孙。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①,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

……

元祐中,李清臣执政,奏换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稍务引远世故,亦无复轩轾如平日。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②,无一字误,以是杜门将遂其老。家贫,贷子钱③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节选自《宋史》)

(注)①〔可否不少(shāo)假借〕批评不留情面。②〔校雠(chóu)〕校对文字。③〔子钱〕贷给他人取息之钱。

【1】下列那两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及用法相同?(     )(     )

A. 虽贵要权倾一时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B. 人以为近侠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C. 尝言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送东阳马生序》)

D. 不得美官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E. 手自校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2】翻译文中划线句。

(1)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

(2)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

【3】贺铸因何被人评价为“近侠”?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阅读下列贺铸所作《青玉案》,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青玉案》上阕化用了李商隐《锦瑟》一诗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句,作者的这一写法可以和《宋史》中的那一句话相呼应?表达了其怎样的思想情感?

(2)“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句历来为人所传诵,贺铸也被誉为“贺梅子”,请作简要赏析,并再写一句与之写法相同的古诗词名句。

答案解析

【1A.都是“即使”。B.觉得 /把……作为。C.都是“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D.自己(贺铸)/从,由。故选AC。【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关键词:①句补出省略的主语,博学强记: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②句客致:到家中作客。【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瞋目扺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贺铸批评朝政不留情面,即使是权倾一时的豪门显要,只要稍不中意,他便会毫不留情地辱骂,体现其直率的真性情。贺铸或者去或者不去,(遇到)他所不愿意见的人,也始终不说他们的坏话。体现了其实事求是、不随意贬低人的爽直。因此被人评价为“近侠”。【4(1)第一问,化用了李商隐《锦瑟》一诗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句,只要从《宋史》中找到关于李商隐的句子,即“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第二问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据此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2)结合诗句分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意思是如果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那一川烟雨笼罩的青草,满城飞絮如同梅子黄时的雨。这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由此我们联想到李煜写愁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李清照的诗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译文: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孝卫皇后的族孙。身长七尺,面色青黑,眉毛直竖。喜欢议论当朝大事,批评不留情面,即使是权倾一时的豪门显要,只要稍不中意,他便会毫不留情地辱骂,人们觉得他的行为很像侠客。贺铸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善于言辞,他的语言精深、婉丽、细致、严密,就像是按次序排比编织而成的彩绣。贺铸尤其擅长作曲,常常把别人丢掉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剪裁、组织,便成了新奇的曲子。他曾经说:“我在笔下驱使着李商隐、温庭筠,常常使他们不停地奔命。” 许多达官贵人邀请他到家中作客,贺铸或者去或者不去,(遇到)他所不愿意见的人,也始终不说他们的坏话。元祐年间,李清臣作宰相,上奏更换通直郎,让贺铸通判泗州(今江苏泗洪),又去做太平州的副职。贺铸自始至终因为喜欢喝酒和意气用事而得不到理想的官职,所以郁郁不得志,吃的是宫祠的俸禄,(后来)他退隐到吴下(今江苏苏州),渐渐离开了那个纷扰的社会现实,所以心情倒也平静,不像从前那样起伏不平。家中藏书一万多卷,贺铸校对过的文章,没有一个字出错。他想用闭门读书的办法度过自己的晚年。贺铸家境贫困,经常靠借高利贷维持生活,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